冒泡排序是所有排序算法中最简单、最易实现的算法,有时也称为起泡排序算法。
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n 个数据进行排序,实现思路是: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出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,这样的操作执行 n-1 次,最终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序序列。
举个例子,对 {14, 33, 27, 35, 10} 序列进行升序排序(由小到大排序),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是:
● 从 {14, 33, 27, 35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35;
● 从 {14,33,27,10} 中找到最大值 33;
● 从 {14, 27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27;
● 从 {14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14;
由此,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有序序列 {10, 14, 27, 33, 35}。
那么,如何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大(或最小)的值呢?以找最大值为例,遍历待排序序列,过程中不断地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值,如果后者比前者的值小就交换它们的位置。遍历完成后,最后一个元素就是当前待排序序列中最大的。
例如,从 {14, 33, 27, 35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35 的过程如下:
1) 比较 14 和 33 的大小,显然后者更大,不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,序列不发生改变。
2) 比较 33 和 27 的大小,前者大于后者,交换它们的位置,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。
java基础算法之冒泡排序
3) 比较 33 和 35 的大小,后者更大,不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,序列不发生改变。
4) 比较 35 和 10 的大小,前者大于后者,交换它们的位置,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。
可以看到,序列中值最大的元素 35 被移动到了序列的末尾。整个查找最大值的过程中,最大的元素就像水里的气泡一样,一点一点地“冒”了出来,这也是将该算法命名为冒泡排序算法的原因。
采用同样的方法,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从 {14, 27, 33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33。找到 33 后的新序列为:
从 {14, 27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27 后,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:
从 {14, 10} 中找到最大值 14 后,新的序列如下图所示:
所有比 10 大的数都被一一找到,所以 10 必然是最小的数,这也是为什么“对 n 个数据进行排序,找最大值的过程只重复 n-1 次”的原因。
冒泡排序算法的具体实现
如下是冒泡排序算法实现升序排序的伪代码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根据伪代码,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(n2)。
如下是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{14, 33, 27, 35, 10} 完成升序排序的 C 语言程序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程序的输出结果为:
10 14 27 33 35
冒泡排序算法我们就讲解到这里,想学习更多编程知识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~
后续会更新其他教程以及项目开发教程~
【值得关注】UP主页 的 编程学习交流俱乐部【点击进入】
↓【资料免费获取】↓
版权声明:
本文来源网络,所有图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bianchenghao6.com/h6javajc/184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