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-
- 1. 方法
-
- 1.1 方法的定义
- 1.2 定义方法的两个明确
- 1. 3 调用方法的三种形式
- 2. 数组
-
- 2.1 数组的定义
- 2.2 数组的访问
- 2.3 数组原理内存图
- 2.4 数组的常见操作
-
- 2.4.1 数组越界异常
- 2.4.2 数组空指针异常
- 2.4.3 数组的遍历
- 2.4.4 数组获取最大值元素
- 2.4.5 数组作为方法参数和返回值
- 2.5 数组的排序
-
- 2.5.1 冒泡排序
- 2.5.2 选择排序
1. 方法
1.1 方法的定义
①修饰符:public static 固定写法
②返回值类型:表示方法运行的结果的数据类型,方法执行后将结果返回到调用者
③参数列表:方法在运算过程中的未知数据,调用者调用方法时传递
④return:将方法执行后的结果带给调用者,方法执行到return ,整体方法运行结束
1.2 定义方法的两个明确
需求:定义方法实现两个整数的求和计算。
- ①明确返回值类型:方法计算的是整数的求和,结果也必然是个整数,返回值类型定义为int类型。
- ②明确参数列表:计算哪两个整数的和,并不清楚,但可以确定是整数,参数列表可以定义两个int类型的变量,由调用者调用方法时传递
注意事项:
①方法必须定义在一类中main方法外
②方法中不能定义方法
1. 3 调用方法的三种形式
①直接调用:直接写方法名调用
②赋值调用:调用方法,在方法前面定义变量,接收方法返回值
③输出语句调用
2. 数组
数组就是存储数据长度固定的容器,保证多个数据的数据类型要一致。
2.1 数组的定义
第一种方式
数组定义格式详解:
- ①数组存储的数据类型:创建的数组容器可以存储什么数据类型。
- ②[]:表示数组。
- ③数组名字:为定义的数组起java基础方法和数组个变量名,满足标识符规范,可以使用名字操作数组。
- ④new:关键字,创建数组使用的关键字。
- ⑤数组存储的数据类型:创建的数组容器可以存储什么数据类型。
- ⑥[长度]:数组的长度,表示数组容器中可以存储多少个元素。
注意:数组有定长特性,长度一旦指定,不可更改。和水杯道理相同,买了一个2升的水杯,总容量就是2升,不能多也不能少。
举例:定义可以存储3个整数的数组容器,代码如下:
第二种方式
第三种方式
2.2 数组的访问
数组的长度属性:每个数组都具有长度,而且是固定的,Java中赋予了数组的一个属性,可以获取到数组的长度,语句为:数组名.length ,属性length的执行结果是数组的长度,int类型结果。由此可以推断出,数组的最大索引值为数组名.length-1
索引访问数组中的元素
①数组名[索引]=数值,为数组中的元素赋值
②变量=数组名[索引],获取出数组中的元素
2.3 数组原理内存图
内存是计算机中的重要原件,临时存储区域,作用是运行程序。我们编写的程序是存放在硬盘中的,在硬盘中的程序是不会运行的,必须放进内存中才能运行,运行完毕后会清空内存。 Java虚拟机要运行程序,必须要对内存进行空间的分配和管理。
Java虚拟机的内存划分
为了提高运算效率,就对空间进行了不同区域的划分,因为每一片区域都有特定的处理数据方式和内存管理方式。
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以上方法执行,输出的结果是[I@5f,这个是什么呢?是数组在内存中的地址。new出来的内容,都是在堆内存中存储的,而方法中的变量arr保存的是数组的地址。输出arr[0],就会输出arr保存的内存地址中数组中0索引上的元素。
2.4 数组的常见操作
2.4.1 数组越界异常
创建数组,赋值3个元素,数组的索引就是0,1,2,没有3索引,因此我们不能访问数组中不存在的索引。如果访问程序运行后,将会抛出数组越界异常。在开发中,数组的越界异常是不能出现的,一 旦出现了,就必须要修改我们编写的代码。
2.4.2 数组空指针异常
arr = null; 这行代码,意味着变量arr将不会在保存数组的内存地址,也就不允许再操作数组了,因此运行的时候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。在开发中,数组的越界异常是不能出现的,一旦出现了,就必须要修改我们编写的代码。
2.4.3 数组的遍历
数组遍历:就是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分别获取出来,就是遍历。遍历也是数组操作中的基石。
以上代码是可以将数组中每个元素全部遍历出来,但是如果数组元素非常多,这种写法肯定不行,因此我们需要改造成循环的写法。数组的索引是0到lenght-1 ,可以作为循环的条件出现。
2.4.4 数组获取最大值元素
最大值获取:从数组的所有元素中找出最大值。
实现思路:
①定义变量,保存数组中0索引上的元素
②遍历数组,获取出数组中的每个元素
③将遍历到的元素和0索引上值的变量进行比较
④如果数组元素的值大于该变量的值,变量记录住新的值
⑤数组循环遍历结束,变量保存的就是数组中的最大值
2.4.5 数组作为方法参数和返回值
①数组作为方法参数
以前的方法中我们学习了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,但是使用的都是基本数据类型。那么作为引用类型的数组能否作为 方法的参数进行传递呢,当然是可以的。数组作为方法参数传递,传递的参数是数组内存的地址。
②数组作为方法返回值
数组作为方法的返回值,返回的是数组的内存地址
方法的参数类型区别:
①方法的参数为基本类型时,传递的是数据值。
②方法的参数为引用类型时,传递的是地址值。
2.5 数组的排序
2.5.1 冒泡排序
原理: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,将小数放在前面,大数放在后面。即在第一趟: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。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,如此继续,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。重复第一趟步骤,直至全部排序完成。
2.5.2 选择排序
原理:使用数组的第一位和数组后面的每一位进行比较大小,若第一位比第j位大,则交换;再用第二位和后面的每一位进行比较,以此类推。
版权声明:
本文来源网络,所有图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bianchenghao6.com/h6javajc/253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