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你们喜闻乐见(打)的“胎王”又来了。鉴于之前发过的外胎文,以及身边小伙伴儿的反馈,本胎王发现在这个宽圈横行的时代,不少人还在用“旧时代”的打气方式来给自己的外胎打气,所以小编准备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打气心得。
▲请允许小编借个图,感谢图片原作者
由于25c宽胎的流行,具体流行原因以及宽胎的优势可以移步阅读一下《自行车流言谜案——流言终结者(II)》、《公路车轮胎谜案——什么胎,滚得快?》,这里就不再赘述。各大厂商纷纷开始加宽自家轮组的内宽,以适应25c的外胎。然而小编发现虽然现在17mm内宽大行其道,但还是有不少15mm内宽以下的“余孽”的(例子就是Mavic轮组的内宽,有15mm的,也有17mm的),所以找到了以上的图帮助大家匹配外胎,选择外胎前请先查询或者测量轮组内宽。
可见虽然13、15内宽都可以使用25c外胎,但“可以用”和“好用”完全是两个概念。图中可见17内宽推荐最低胎宽都是25c,相比窄内宽,17内宽搭配25c外胎整体截面更气动,内胎有更大的充气量。随着充气量的加大,现在只需更低的气压,就可以达到20-23c外胎在高压时的外胎支撑力。但小编发现其实不少车友还是动不动就120psi(其实在23c时代也没必要120psi),使用管胎的更是150psi以上,“管胎就是为了高压”这个一直是个很大的误区……
当然你可能认为“胎压越高,滚阻越低”。如果你骑行的路面很直、很平整,那么没错。但事实上天朝绝大部分路况……大家懂的(其实全世界都是)。每到这个时候小编都会引用这句话,“你要是觉得减震没用,那F1还设计避震干嘛?”,过高的气压会使车轮反复弹起的频率更高,被弹起的轮胎无法为骑乘者加速在前进的路上,“平顺则更快”(Specialized的概念),而这就是很多车友会忽视的气压与轮胎抓地力问题(这点山地爱好者们应该深有体会)。简单点说就是,滚阻决定了直路你能骑多快,但是抓地力决定了你弯道能过多快;胎压过高,被弹起失去抓地力的轮胎并不能降低滚阻,反而让骑乘者更费力。
▲小编再次借个图,再次感谢图片原作者
如果您不是在修炼“铁裆功”,那么请仔细看下上面的图片,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,相信不用小编翻译也能看懂。经过小编与身边的车友和车手们讨论,以上胎压表的设定相对比较靠谱,也较为中庸,比较接近职业车手的胎压设定。由于人骑上车后前后配重约为45:55,小编的胎压设定前轮会比后轮低5-10psi,增加舒适性,Vittoria的官方胎压推荐也是前低后高的搭配。
当然,小编也会根据路况设定胎压。如果是没什么弯道,路况良好的情况下,也许会适当增加5psi降低滚阻。绕圈赛的话则会使用上图标准的胎压设定。长途或者长距离骑游活动则会根据路况降低5-10psi,增加舒适度,降低肌肉疲累堆积。至于石头路古典赛路况……你真的确定要体验一把么?
气压设定与外胎的路感也有一定关系,比如之前评测过的Vittoria Corsa石墨烯开口胎(小广告传送门:《享受极致路感 VITTORIA CORSA石墨烯开口胎》),超薄的胎壁加上高TPI套管,有着行云流水般的路感的同时还十分舒适。100psi的时候与小编日常使用的训练胎90psi颠簸感差不多。所以这里要补充上一条,用胎壁较薄的高级外胎时,胎压可以适当调整,如果可以搭配上乳胶内胎就更棒了,“没毛病”(段子)。
最后,小编认为,操控乐趣也是公路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一股脑向前骑谁不会?在山道DH式的下坡就不是人人都会了,毕竟在下坡时把朋友都甩掉也是十分爽的一种感觉。我告诉你们我是“身经百战,火炉山摔车见多了”,抓地力是优秀操控性的前提,而合适的胎压又更能发挥外胎的最大抓地力、加速能力的同时,提供更好的舒适性,何乐而不为?120psi?忘记它吧!除非你是个“0.1吨”大胖子!
最后的最后,“胎王”稍微剧透一下,又有一条小众高端开口胎到达美骑评测中心,你们猜猜是什么品牌?在这里,小编只能告诉你们:“无可奉告!”
责任编辑:Avalon
版权声明:
本文来源网络,所有图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bianchenghao6.com/java-jiao-cheng/16883.html